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胡恢(梦溪笔谈金陵人丨丨博学强记善篆𨽻坐法失官时韩魏/公当国恢献诗曰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公怜)
 (之令篆 太学石/经
因得复官)
 圣武恢(扬雄交州牧箴大汉受命中/国兼该南海之宇丨丨是丨)霸略恢(司马光太行山诗在/昔王 (第 10a 页)
𨽻坐法失官潦/倒贫困时韩魏公当国献诗自达其一联云建业关)
(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丨丨丨魏公深/怜之因令篆 太学石经
遂得复官)鸡鸭寒(老学庵笔记淮南谚/曰鸡寒上树鸭寒下)
(水验之皆不然有一媪曰鸡寒上距鸭寒下嘴耳上距 (第 14b 页)
 (水号/牂柯)大阐(李邕清凉寺碑皇帝丕弘妙教丨丨元宗杜/甫哀苏源明诗制可题未乾乙科已丨丨)

增增阐(后汉书应劭传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观察丨丨圣听)光阐(晋书裴頠传时以/陈准子匡韩蔚子)
(嵩并侍东宫頠谏曰匡嵩幼弱未识人理立身之节东宫寔体夙/成之表而今有童子侍从之声未是丨丨遐风之弘理也又赫连)
(勃勃载记哲王继轨丨丨徽风徐/陵表陛下嗣临宝历丨丨大猷)再阐(晋书刘元海载记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
(叶重晖炎先丨丨李峤大酺诗表元猷丨丨紫极重光唐无名氏 太学石经
赋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声诗丨丨斯文庶表于)
(无/穷)翼阐(晋书庾阐传阐吊贾谊辞有云三五亲誉/其轨 (第 19a 页)
埶不俱栖立可离也苏辙毛君上书求归未报诗此)
(心丨丨谁能劝祗/有丁宁诏莫违)裁定(后汉书卢植传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愿得将能书生二人)
(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丨丨圣 (第 24a 页)
功)
(尊君亲上/然后丨丨)小学(礼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丨丨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后汉书卢植传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
(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圣典 (第 25a 页)
延笃从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位
至侍中
卢植灵帝时为九江太守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
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
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穴(回穴犹/纡曲)臣前以周 …… (第 24b 页)

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于太学门外
(雒阳记曰太学在雒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五丈广三/丈堂前 石经
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
(羊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 …… (第 25b 页)
下侍郎平章事兼国子祭酒初文宗诏国子
监九经石本所司校勘尚有舛误传于永久必在精详
宜令率更令韩泉充详定 石经
官就集贤院校勘仍旋
送国子监上石开成二年十月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
十卷 …… (第 35a 页)
后唐杨凝式明宗天成初为给事中凝式精选通儒校
定三馆图书
马缟为太子宾客长兴三年四月敕近以遍注 石经

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
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太子宾客马
缟太常丞 …… (第 35b 页)
匠人雕刻每五百纸与减一选所减等第优与选转官
资时宰相冯道以诸经舛谬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等取
西京郑覃所刋 石经
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赖之
汉隐帝乾祐元年四月国子监上言在监雕印板九经
内只周礼仪礼公羊榖梁四经未有印 …… (第 36a 页)
雕镌幸遇圣明克终盛事播文德于有截
传世教以无穷谨具陈进先是后唐宰相冯道李愚重
经学因言汉时崇儒有三字 石经
唐朝亦于国学刋刻
今朝廷日不暇给无能别有刋立尝见吴蜀之人鬻印 …… (第 36b 页)
及其家
隋刘焯信都人为县功曹高祖开皇中与左仆射杨素
等于国子学共论古今滞义素等莫不服其精博时运
雒阳 石经
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奉敕与刘炫等
考定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诸儒咸
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 (第 44a 页)
书乐志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丨丨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是也)
(水经注榖水又东径国子 太学石经
北蔡邕以嘉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磾义郎张训韩说)
(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 (第 47a 页)
吾虽一览犹能释之惟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书又卢植传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 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
(礼记特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 (第 61b 页)
  卢植为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
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
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 …… (第 17b 页)
  顾炎武曰晋魏二书皆云立三字石经此独以为
一字则所谓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者安在耶又

按水经注伽蓝记所列碑数东二十五西四十八
共七十三枚而北齐书所纪在邺者五十二枚则
不过失其二十一枚耳未至于不盈大半也又失
载周大象元年徙洛阳一节史书之疏也刘焯传
言自洛阳运至京师者为信

  运洛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焯奉敕与
刘炫等考定(隋书刘焯传)

  谷水又东径国子 太学石经
北周礼有国学教成均之法 (第 21b 页)
学记云古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亦虞氏
之上庠下庠夏后氏之东序西序殷人之左学周人
之东胶虞庠王制云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故有太学小学教国之子弟焉谓之国子汉魏以来
置太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
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嘉平四年
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磾议郎张驯韩说
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

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
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笔写者车乘日千
馀两填塞街陌矣今碑上悉铭刻蔡邕等名魏正始
中又立古篆𨽻三字 石经
古文出于黄帝之世苍颉
本鸟迹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艺焉自秦
用篆书焚烧先典古文绝矣鲁恭王得孔子宅 …… (第 22b 页)
外隐起为𨽻字言齐太公六世
孙胡公之棺也唯三字是古馀同今书證知𨽻自出
古非始于秦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 石经
古文转失 …… (第 23a 页)
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下列石龟
碑载蔡邕韩说高堂溪等名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
外门中今二碑别无 石经
东有一碑是汉顺帝阳嘉
八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学年积毁坏永
建六年九月诏书修太学刻石纪年用工作徒 …… (第 23b 页)
字犹存不破汉 石经
北有晋辟雍行礼碑是太始二
年立其碑中折但世代不同物不停故 (第 24a 页)
石经
沦缺存
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怃焉考古有三雍之文今灵
台太学并无辟雍处晋永嘉中王弥刘曜入洛焚毁
二学尚髣 (第 24a 页)
  延熹五经 后汉蔡邕传及张驯传皆云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而灵帝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儒林传
序云诏诸儒正定五经刻于石碑卢植传云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李巡传云乃白帝与诸儒
共刻五经文于石考邕传注引洛阳记亦祇有尚书
周易公羊传礼记论语晋羊欣 (第 20b 页)
  朱翌猗觉寮杂记云本朝石经胡恢所书恢行事详沈
括笔谈(附)笔谈云金陵人胡恢博物强记善篆
𨽻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馀年潦倒贫困赴选
集于京师是时韩魏公当国恢献小诗自达其

一联云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
公深怜之令篆 太学石经
因此得复官任华州
推官而卒

  杨慎丹铅总录云淳化中刻今犹有存者

  钱塘王延年尝考开封石经云宋 …… (第 18b 页)
月二十四日磻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
左氏传论语孟子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
儒行经解五篇不在 太学石经
之数今搜访旧本重 …… (第 20b 页)
行摹勒以补礼经之阙从之六月十三日御书光尧
御书 石经
之阁牌赐国子监

  元史申屠致远传西僧杨琏真加作浮图于宋故宫欲
取高宗所书九经石刻以筑基致远力拒之 …… (第 21a 页)
  沈仪两湖麈谈云旧仁和学宋岳公飞第也飞被祸后
第为太学元为西湖书院至我朝为县学在按察西
司今之学天顺末移建则贡院基也学有理宗御书
道统十三赞高宗御书四书五经李龙眠先圣暨七
十二贤像并高宗赞碑刻皆太学故物也正德辛未
巡按张公承仁欲迁置府学赖学谕南宁李公璧恳

留而止戊寅巡按宋公廷佐卒迁之时李已升任无
有敢能言之者矣自宋迄今四百年而此碑始不为
吾庠所有物岂亦有数哉

  朱彝尊杭州府学 宋石经
跋云宋高宗皇帝御书 (第 26a 页)
石经
绍兴十三年知临安府事张徵摹勒上石淳熙四年
诏知府赵磻老建阁于太学题曰光尧 (第 26a 页)
石经
之阁置
石其下洪迈曾惇杨冠卿叶绍翁李心传陈骙王应
麟潜说友纪之详矣宋亡学废为肃政廉访司治所 (第 26a 页)
  石经之传疑有二五经六经七经之不同也汉魏一
字三字之不分也灵帝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太学门外儒林传云正定五经刋于石碑宦

者传云与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卢植传云时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而蔡邕传云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张驯传云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后汉
书所载五经六经已自不同隋书 (第 27a 页)
经籍志云后汉镌
刻七经著于石碑则又以为七经其目有一字 石经
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
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而蔡邕传注所引洛阳记则
有尚书周易公羊礼 …… (第 27a 页)
而魏时犹未见
此则洛阳记之疏略隋书为可信也若礼记则本自
有碑卢植传云考礼记失得刋正碑文洛阳伽蓝记
石经
四部中有礼记邵氏闻见后录洛阳张氏发
地所得亦有礼记而隋书失之者按洛阳记云礼记
十五碑悉崩坏岂当时无传 …… (第 27b 页)
故曰五经汉之七经为五经犹唐之九
经为五经也蔡邕张驯传所云六经者益以论语而
为六也按旧唐书经籍志有今字 石经
论语二卷蔡 …… (第 28a 页)
五经六经七经为疑犹为未尽也儒林传序云为古
文篆隶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魏书刘芳传亦
云昔汉世造三字 石经
于太学则 (第 28b 页)
石经
为三字矣
晋书卫恒传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正始中 …… (第 28b 页)
立三字 石经
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魏书
江式传云邯郸淳特善仓雅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
(第 29a 页)
石经
于汉碑之西则魏石经为三字矣洛阳伽蓝
记云汉国子堂前有三种字 (第 29a 页)
石经
二十五碑表里刻
之作篆科斗𨽻三种蔡邕笔之遗迹也复有石碑四
十八枚亦表里𨽻书则又有一字 (第 29a 页)
石经
矣隋书经籍
志以一 (第 29a 页)
石经
七种三 (第 29a 页)
石经
三种皆为蔡邕所书
而云魏正始中又立一 (第 29a 页)
石经
则魏石经为一字矣 …… (第 29a 页)
按水经注云汉碑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
碑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
树之堂西虽不言汉碑为一字而于魏曰三字则
汉为一字可知矣唐宋以来所得 (第 29b 页)
石经
残碑悉是隶
书虽缺蔡邕名而堂溪典马日磾等与邕共正定诸
经者俨然尚存则可与之相证其云三字 (第 29b 页)
石经
魏正
始中立与卫恒传合又云树之堂西与江式传合汉
为一字魏为三字当以水经注为据儒林传序云为 …… (第 29b 页)
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赵明诚洪适亦尝非之而莫
得其说张演 石经
跋乃谓邕或以三体参检其文而
书丹于碑则定为𨽻亦如孔安国之书传恐未必然
也按纪传俱不言有三体独于儒林 …… (第 30a 页)
而昭自序云序或未周志
遂全阙天才富博犹俟改具则昭不特补志序亦有
改具者儒林传序岂昭之所改具耶汉魏俱立 石经
又俱在太学讲堂前至南北朝大致颓落复徙邺都 …… (第 30a 页)
亦颠倒茫昧汉魏莫辨故魏书于三字 石经
江式传
以为魏建刘芳传以为汉造即当时亲见其石而记
之者如洛阳伽蓝记亦谓三字 (第 30b 页)
石经
为蔡邕遗迹昭
生其时而仕于梁惑于传闻奋笔改具遂成千古之
疑耳洛阳伽蓝记所谓表里𨽻书者即汉之一 (第 30b 页)

而不敢亦定为蔡邕遗迹传疑也隋书经籍志则
以一字 (第 30b 页)
石经
为蔡邕书是矣而又云魏立一 (第 30b 页)
石经
乃其误 (第 30b 页)
石经
考云晋魏二书皆云立三 (第 30b 页)
石经
此 …… (第 30b 页)
独以为一字则所谓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者安在
耶若其以三字 石经
亦为蔡邕书此承前之误无足
怪也隶续云近世方勺作泊宅编载其弟匋所跋 (第 31a 页)

为范史隋志所惑指三体字者为汉一体字者为
魏至公羊碑有马日磾等名乃云魏世用其所正定
之本因存其名可谓谬 (第 31a 页)
成都学宫与后唐本不无小异乾道晁公武参二本著
考异亦刻于石张□又为注文考异焉 宋石经
七十五
卷杨南仲书具真篆二体石室十三经即孟蜀所镌者
故周易后书广政辛亥惟三传至皇祐方毕故公羊传
后书 …… (第 25a 页)
书尚
书周德正书周礼孙羽吉书毛诗仪礼礼记张绍文书
论语尔雅张德钊书春秋经传公谷孝经孟子不书题
人至和 石经
者至和元年命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 …… (第 25a 页)
书国子监 石经
以上所写 (第 25b 页)
石经
论语书石帝从其请嘉
(第 25b 页)
石经
者仁宗命国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
为篆隶二体刻石两楹嘉祐三年王洙荐大理丞杨南
(第 25b 页)
石经
有劳草泽章友直篆 (第 25b 页)
石经
毕诏补将作监友直
不愿仕赐银绢同篆殿中丞张次立与堂除绍兴御书 (第 25b 页)
石经
者绍兴十三年内出御书左氏及史记列传宣示
馆职又内出御书周易毛诗尚书上又书论语孟子皆
刋石立太学首善阁 …… (第 25b 页)
知临安府赵磻老于太学建阁置碑阁下墨本阁上以
光尧 石经
之阁为名是则 (第 26a 页)
石经
本固已多矣胡三省曰
既以七经为蔡邕书矣又云魏立一字 (第 26a 页)
石经
乃其误也
范晔时三体 (第 26a 页)
石经
与熹平所镌并列于学宫故史笔误
书其后人袭其伪错或不见石刻无以考正赵氏虽以
一字为中郎所书而未见三体者 (第 26a 页)
欧阳氏以三体为汉
碑而未尝见一字者近世方勺作泊宅编载其弟匋所
石经
亦为范史隋志所惑指三体为汉字至公羊碑 …… (第 26a 页)
有马日磾等名乃云世用其所正定之本因存其名岂
非谬论北史江式云魏邯郸淳以书教皇子建三字
于汉碑西按此碑以正始年中立汉书云元嘉元年
度尚命邯郸淳作曹娥碑时淳已弱冠自元嘉至正始
亦九十馀年式以 …… (第 26b 页)
石壁九经即今陜西 石经
也孟蜀母昭裔刻 (第 27a 页)
石经
有注
故知今是郑书升庵曰朱子论语注引 (第 27a 页)
石经
者谓孟蜀 (第 27a 页)
石经
也宋淳化刻于汴京然亦有掘碑旧榻如长睿彦
远伯厚所载毋逸母兄之残文者亦有如贾虞 (第 27a 页)
石经

学东溟信之汝稷驳之者又见夫温陵黄虞稷俞邰有 (第 27a 页)
石经
考言张孟奇以熹平四年为谢承书 (第 27a 页)
石经
则误矣
承三国人尝著后汉书也 (第 27a 页)
石经
金至大中省幕王
公琛元骆天骧两修立之 (第 27a 页)
  邵必字不疑丹阳人举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
石经必善篆𨽻召充直讲编仁宗御集加龙图阁学
(宋史)

  胡恢

  胡恢金陵人华州推官尝篆 太学石经(戚光南唐书注)
恢善篆隶坐法失官十馀年韩魏公琦当国恢献诗
自达公怜之令篆 (第 12b 页)
石经
因得复官(书史会要)

  茅山五云观记胡恢书 …… (第 12b 页)
  章友直字伯益闽人博通经史不以进取为意工玉

箸字学嘉祐中与杨南仲篆 石经
于国子监当时称
之太常少卿元居中出领宿州素喜其书且富有之
至宿则尽所有摹诸石以广其传缘此东吴之地多 …… (第 20b 页)
人见之大惊叹服再拜而去

  章友直自放不羁不肯求选举皇祐中近臣言友直
善篆与李斯阳冰相上下召友直篆 石经
友直即往
经成际试将作主簿不就(临川集) (第 21a 页)
  杨南仲

  杨南仲工篆书嘉祐中与章友直篆 石经
于国子监
甚有法度(书史会要)

  张次立

  张次立官至殿中丞嘉祐中诏同篆国子监 (第 21b 页)
石经(墨池
编)
  元居中

  元居中为太常少卿知宿州东吴多其篆迹(墨池编) …… (第 21b 页)
  赵克继秦王廷美之曾孙善楷书尤工篆𨽻宗正荐
之仁宗亲临试及令临蔡邕古文法写论语诗书复
诏与朝士分𨽻 石经
帝曰李阳冰唐室之秀今克继 (第 26a 页)
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 太学石经

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曰少从通儒马融受古学颇知今
之礼记特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缪敢率愚
浅为之解 (第 17b 页)
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后汉礼仪志注引之

晋十九博士  太学石经

元帝纪大兴二年六月置博士员五人四年三月置周
易仪礼公羊博士 志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及
咸宁四年武帝 …… (第 31b 页)
乃上疏曰世祖皇帝
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颁正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
图秘书禁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 石经
古文先儒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徒章句传 (第 32a 页)
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
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元嘉中
(中书内中之书) 卢植熹平间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
文字植上书云云(见礼类)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 …… (第 4b 页)
儒林)拜议郎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
字擢侍中典领秘书 傅毅(文苑)建初中拜郎中与班固
贾逵共典校书

石经

蔡邕传建宁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
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
将堂溪典光禄 …… (第 5b 页)
咸取正焉碑始立观视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
陌注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
广三丈堂前 石经
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
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坏
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碑上 …… (第 6a 页)
经一定争者用息 隋志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
所书三字 石经
尚书九卷(梁有十三卷)又五卷春秋三卷(梁有)
(十二卷)唐志小学类三字 (第 7a 页)
石经
尚书古篆三卷 左传古
篆书十二卷(又蔡邕今字 (第 7a 页)
石经
论语二卷)金石录 (第 7a 页)
石经
遗字为三卷
云蔡邕所书乃八分而三 (第 7a 页)
石经
乃魏时所建也遗字
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则所立不止六经矣
论语公羊后有堂溪典马日磾等姓名世所传经 …… (第 7a 页)
邕书后开鸿都诸方献篆无出邕者 魏陈留邯郸淳
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以书教诸皇
子又建三字 石经
于汉碑西其文蔚焕三体复宣校之
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 左传正 (第 7b 页)
石经
古文虞
作鲁作□ …… (第 7b 页)
魏石经 晋 石经

隋志魏正始中立一字 (第 8a 页)
石经
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东
魏末(武定四年八月)自洛阳徙于邺都至河阳没于水得至邺
者不盈大半(高澄迁洛阳汉 (第 8a 页)
石经
五十二碑于邺齐皇建元年八月列学馆后周大象元年徙)
(洛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 …… (第 8a 页)
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
犹在秘府(合五十一卷有一字三字之分)并秦帝(会稽)刻石(一卷)以备小学
一字 石经
周易一卷(梁有三卷)尚书六卷(梁有今 (第 8a 页)
石经
郑氏尚书八卷)鲁 …… (第 8a 页)
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
一卷(梁有二卷)典论一卷(魏志注明帝诏先帝典论刋石于庙堂之外及太学与 石经
并以永)
 示来世(魏都赋菲言厚行陶化染学雠校篆籀篇章毕觌)晋传卫恒曰正始中立
三字 (第 8b 页)
石经(江式云魏建三字石经于汉碑西邯郸淳所书)
 裴頠转祭酒奏脩
国学刻石写经(唐六典注傅畅晋诸公赞裴頠为国子祭酒奏立国子太学起讲堂筑门阙刻)
(石 (第 8b 页)
永)
 示来世(魏都赋菲言厚行陶化染学雠校篆籀篇章毕觌)晋传卫恒曰正始中立
三字石经(江式云魏建三字 石经
于汉碑西邯郸淳所书) 裴頠转祭酒奏脩
国学刻石写经(唐六典注傅畅晋诸公赞裴頠为国子祭酒奏立国子太学起 (第 8b 页)
讲堂筑门阙刻)
(石写五经) 荀崧上疏曰太学有 石经
古文 后魏书孝文
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学 (第 8b 页)
石经
神龟元年五月 (第 8b 页)
祭酒崔光请命博士李郁等补汉所立三字 石经
之残
缺 刘芳传汉世造三字 (第 9a 页)
石经
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
多往质焉芳音义明辨时号刘石经 隋刘焯传运洛
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敕与刘炫 (第 9a 页)
学讲堂 石经 魏典论碑 汉


大学赞(颂) 大学弟子赞 香辟雍行礼




水经注榖水又东径国子 太学石经
北汉魏以来置太
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
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 …… (第 51b 页)
字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
刻立于大学门外后儒晚学咸取正焉今碑上悉铭刻
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 石经
魏初传古文
出邯郸 (第 52a 页)
石经
古文转失淳法植之于堂西石长八尺
广四尺刻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文帝
又刋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 (第 52a 页)
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
堂西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高堂溪等名太学弟子
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 石经
东有一碑是汉
顺帝阳嘉八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大学年积 …… (第 52a 页)
毁坏永建六年诏书脩大学刻石纪年用作工徒十二
万二千人阳嘉元年八月作毕碑南面刻颂汉 石经

有晋辟雍行礼碑是太始二年立

魏太学 辟雍 泮宫

魏志文帝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于洛阳(二年正月壬 (第 52b 页)
作东观 张奂奏
尚书章句诏下东观 卢植能通古今学熹平四年拜
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

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愿得将能书生二人
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
失庶裁定圣典刋正碑 (第 8b 页)
   胡恢

胡恢金陵人华州推官尝篆 大学石经(戚光南唐书注/)
恢善篆隶坐法失官十馀年韩魏公琦当国恢献诗自
达公怜之令篆 (第 55b 页)
石经
因得复官(书史会要/)
茅山五云观记晏殊撰庆历二年雷平胡恢书丹(刘大/)
(彬茅山志/)
   邵雍 (第 55b 页)